为进一步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

扎实做好群众服务工作

莲花池街道昌宁社区

秉持“精准服务、双向赋能、共建共享”理念

构建“四圈”新就业群体服务体系

提升治理效能与服务水平

莲花新区B区位于莲花池街道昌平路30号,占地2万平方米,辖457户1177人,为南关村、城内村移民安置区。因多为自建住房,存在楼栋标识模糊、路网复杂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及外卖快递配送。


地图导引破解“寻路突围圈”

针对配送及通行难题,小区党支部调研走访外卖快递从业者,召开议事会吸纳居民、党员意见,设计出了《新就业服务地图》,地图标注了片区道路网络、楼栋院落编号及友好商户分布、专属停车区、充电点位等实用点位,同步完善标识标牌,实现“图实对应”,解决找路难题。

商户联动构建“便利生态圈”

社区党委联合辖区商户,推出“蜂行友好”优惠及“骑手能量站”服务,以“消费优惠—服务反哺”模式,为骑手提供便利,带动商户增收,实现共赢。

驿站升级打造“暖巢服务圈”

小区党群服务站全面升级,增设功能区与便民设施,常态提供服务;同时,依托党群服务站,开设“小候鸟加油站”托管班,开展法律讲座、急救培训、慰问等多元化活动。引进“社区微业——新就业家属岗”项目,助力新就业群体家属实现就业增收,凝聚新就业群体家属力量,持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与融入感。



治理反哺激活“共治伙伴圈”

社区创新治理,以岗位创设与激励机制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转为“治理伙伴”。实施“党员骑手1+N”联系制度,吸纳20名骑手任“流动网格员”,赋予环境巡

查、隐患上报等职责;建立“蜂行先锋”积分制,依托“随手拍”微信群,党员骑手带头参与排查劝导,累计上报问题100余件,为精准治理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上报—兑换—表彰”闭环激励,激发其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使其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与“推动者”。



党建引领下的“四圈”治理,有效推动新就业群体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治理模式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服务对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工作成效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构建起基层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四圈”织民意

共治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