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转型进行时》:“节”尽所能 做好低碳加减法
  • 访谈时间: 2021年10月25日
  • 访谈嘉宾: 孙大伟;王正通
  • 访谈简介: 主题 :《转型进行时》:“节”尽所能 做好低碳加减法
访谈摘录:

当前,化石能源消耗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组成部分——节能服务业也因此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使用“绿电” 助力低碳减排

太原市的滴滴网约车司机小王在手机上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充30千瓦时电就比普通情况下便宜了9元。小王告诉记者,这都是“绿电”的功劳。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能都来自燃煤,另一部分是使用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清洁电,这部分电能就是“绿电”。“绿电”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相较于火电,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几乎为零。目前,我国太阳能、风能、水能可开发量分别超过100亿千瓦、35亿千瓦、6亿千瓦,供给量十分充足,但在“绿电”的普及应用中,发电不稳定、供大于求、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通过数字赋能让用电与发电协调,既缓解了电厂弃风弃光的问题,也让众多车主像小王一样得到了实惠。

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周帅介绍,随时点开系统中的一个场站,就可以看到整个场站的使用、弃风弃光电量情况。对弃风弃光电量的利用接近于电力交易的模式,他说:“提前一天,我们将第二天的电量情况推送给商户,商户申报需求,我们将申报情况交给电网。第二天商户就可以得知当前整个电网的使用情况、电量的使用情况,包括电价的优惠程度。整个平台除了监控充电桩的数据之外,还将电力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市场上商家、电网运行进行准确的负荷分析。”

未来这一应用还将从电动交通向工业建筑、楼宇空调、分布式储能领域扩展,从而消纳更多的绿色电力。

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大伟介绍:“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是我省从去年年底主推的创新项目,因为新能源受到天气的影响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发电上不了网、弃风弃光的问题,我们通过虚拟电厂的技术,能够调动用户侧,比如说电动汽车,当发生弃风弃光的时候,我们把这个消息推送给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告诉他们什么时候有弃风弃光,他们就可以根据调度指令,在指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充电站,去定向消纳新能源。”

目前,这一项目已运行10个多月,在全省基本实现全覆盖。孙大伟介绍,全省布局了116个充电站、7300多个充电桩,为电网带来了5万千瓦的调幅能力。通过市场化手段,把新能源场站的发电能力、电价优惠传导到用户方,用户方只要稍微改变自己的充电习惯,就可以享受到优惠,而且这个过程还实现了碳排放的减少,是一种节能环保的行为。

山西省节能协会副会长王正通认为,山西是能源大省,从整体碳减排的角度来看,火电行业占到一半以上,解决火电碳排放的问题,“绿电”将发挥重要作用。

积极行动 减少碳排放降低能耗

在我们身边,节能服务企业的实力在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业内专家分析,节能服务产业正逐步由依靠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转向依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兼具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支撑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能。未来,我国将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等方面重点布局节能环保产业。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5222亿元,同比增长9.38%,2020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6000亿元,同比增长14.9%,递增态势明显。在山西,生态环境工作的大力推动,为节能环保服务业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对节能产业的大力支持,市场前景一片蓝海。孙大伟说:“节能环保是一个大产业,尤其在‘双碳’背景下,承担着国家战略的使命,企业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找准定位,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给传统产业带来科技赋能和金融赋能,帮助传统产业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

王正通介绍,山西是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目前我省的能源服务行业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焦点,很多先进技术、人才都开始涌入,支持行业发展。在广义的能源服务上,我省这一产业发展良好,而且我省的能源服务也开始向外输出。他进一步表示:第一,应完善体制机制。用能权、碳排放权、碳足迹等指标都会影响未来产业的发展模式,随着这些标准的不断完善,实现协同管理和协同发展;第二,要摸清底数,希望火电、钢铁、焦化等行业都能明晰各自的碳排放,同时根据各自行业特点进行有效管理;第三,健全相关技术手段,通过更加有效的技术,使碳排放、能耗指标降下来;第四,强化绿色金融方案的引入,通过提高投入进行技改,大规模减少碳排放降低能耗。

    放眼未来 节能产业大有可为

说到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我们可能会想到节水节电、少开空调,夏天制冷温度不要调太低,冬天取暖不要调太高,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可是这样一来,有些人会觉得影响了生活舒适度。如何打破这对看似矛盾的命题,当下有一种建筑不借助空调、暖气,依然住起来舒适宜人。

已入深秋,温度骤降,记者在大同的一栋普通建筑里冻到发抖,而在另外一个小区的房子里则感觉温暖如春。后者是大同市平城区云山府项目,该项目是我省首个规模最大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该项目采用被动式+装配式+绿建三星技术,为建筑行业转型和节能减排做出了尝试。该项目建筑良好的气密性以及特殊的工艺设计有效避免了传统建筑冬夏两季冷热能量流失过快的问题,三层中空玻璃和无热桥节点设计,把室内热量牢牢锁住,如同我们日常用的保温杯,隔绝了内外热量交换,不管外面多冷多热,倒入杯中的水始终温度适宜。置换式新风系统里的湿度模块能保证室内湿润宜人,多层高效空气过滤系统,能够去除浮尘颗粒和有害气体,让人犹如漫步在天然氧吧中。

孙大伟说:“把建筑比作一个系统,这种被动式房屋就是要尽量减少从外界获取化石能源,实现自给自足,这种低能耗建筑虽然建造成本、购买成本相对较高,但后期采暖等方面的费用可以大大降下来,从整个周期来看,这种低能耗建筑是未来比较经济的一种方式。”

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40%,而被动房的节能率高达90%以上,按全国大概有5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来计算,如果采用这种低能耗的建筑方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数字非常可观。

面对节能产业的多样性发展,目前企业的服务能力还存在一些短板。孙大伟说,企业要放眼全国、放眼世界,主动寻找对标,补齐短板,服务过程中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结合实际做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王正通则认为,节能产业本身是服务创新型的产业,希望每一个节能服务企业都能真正做到专精特新,真正根据国家战略和服务对象情况等精准定位,找到切口,把节能服务做到极致;关注前沿技术,碳中和和节能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中,希望企业能够关注前沿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做好最大的发展;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人才梯队,把广泛的双碳服务和双控服务做好。

放眼未来,节能行业大有可为。一手做“减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规模;一手做“加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程国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