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种业振兴 解锁粮食安全的“密码”
-
-
- 访谈时间: 2023年12月29日
- 访谈嘉宾: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赵文志,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 孔照胜
- 访谈简介: 玉米制种回归项目,就是专门把种子企业的基地由外省回归到本省,通过这些政策举措,推动种子企业尽快成长。希望通过玉米制种基地的回归,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建设,打造一批现代种业基地,以“五大行动”助推山西种业高质量发展。
-
- 访谈摘录:
-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必须先行。做强种业“中国芯”,才能助力“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用中国种”。今年《山西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推动山西向建设特色种业强省迈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对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种业关乎中国人的饭碗。水稻、小麦作为最基本的口粮,我国百分之百实现了自给自足,育种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玉米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超过90%,大豆和油料作物进口依存度高,黄羽肉鸡、蛋鸡、水禽、大部分蔬菜水果以及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国产品种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一些常见的蔬菜品种如番茄、西蓝花,种子进口比重较高。快餐店采用的白羽肉鸡祖代主要靠进口,肉牛生产水平是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奶牛产奶量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
种质——
农业的超级发动机
一粒好的种子对于粮食生产到底有多大作用?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孔照胜表示,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比如说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育成了杂交水稻种子,数年时间就解决了世界上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再比如新西兰的猕猴桃产业,最初是1904年把中国的野生猕猴桃种子带到了新西兰,经过几十年的驯化栽培、育种改良,现在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新西兰的支柱产业。
一部农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育种改良史。如何培育出良种,就需要解锁种子的基因密码——种质。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是生物体上一代传递给后一代的遗传物质,种质资源涵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保存的形式可以是种子,还可以是茎尖、休眠芽、花粉以及动物的胚胎、血液、活体组织等。
在去年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我省收集了3087份种质资源信息,这些种质资源是走访全省1342个乡镇、2万多个村、4.2万名群众得来的,包括粮食作物2271份、经济作物307份、蔬菜206份、果树294份、牧草绿肥9份,其中翼城县的珍珠玉米和泽州县的芹菜入选了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珍珠玉米这个种质资源不光爆裂率高、残渣率低,同时还有穗粒数多、单行的行粒数多等优点。在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保存着我省各地的七万多份作物种子,保存数量在全国地方种质库中位居第三位,其中杂粮的种质资源位居全国地方种质库首位。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中心副主任郭刚刚表示,这些种质资源提交到国家种质库之后,首先会进行资源的信息比对查重,同时开展资源的繁殖更新,特别是对那些老百姓很长时间没有种的种质,要进行抢救性的繁殖更新。在这个基础上,后面再进行鉴定编目,采集到资源的表型和它的高成活率的种子,一并提交给国家种质库,这些资源就是未来科研和育种支撑的基础材料。育种人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积累下来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基因,为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育种联合攻关——
加快培育优良品种
山西是种质资源大省,但不是种业强省,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超过了97%,畜禽核心种源的供应率超过了80%。杂粮育种和抗旱育种,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但也有短板。一是种子企业规模不大,创新力不强,多数处在产业链中后端。二是种质资源尚未充分挖掘利用,育种方法手段落后,突破性品种少。三是制种基地不稳定,种业链条不完整,种业还没有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如何能够把种质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种业优势,《山西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分别是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行动、种业企业扶优行动、种业基地提升行动、种业市场净化行动。这当中针对主要粮食作物、畜禽、水产等展开的育种联合攻关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孔照胜表示,针对种质资源存在的“存而难用、藏而不用”的问题,我省加强了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把在种质资源库里的所有种质资源都编了条形码,构建了一个大型的种质资源数据库;同时,加强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建设了先进的农作物表型组平台,对种质资源进行精准的表型鉴定;还和育种企业深度对接,把科研工作者最新的科研成果为种企所用。
我省的小麦产量不是最高的,但由于我省海拔高、温差大,所产小麦的品质高,所以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小麦良种供应地。今年我省夏粮喜获丰收,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最新研发的国审小麦旱地新品种品育8155,亩产达到了579公斤,创造了全省旱地小麦亩产最高纪录。品育8155主要针对我省旱地小麦生育期干旱少雨、降雨错位、土壤肥力低、伏期蓄水少等问题,通过选用优质专用品种、休闲期适时深耕、磷肥耕种分施、增有机肥减化肥、探墒沟播方式播种等措施,实现了旱地小麦稳产优质高效的目标。自从全省育种联合攻关工作开展以来,小麦研究所先后研发了尧麦30、尧麦31、临旱19、临旱20等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冬小麦播种期,纷纷种进了农民的试验田。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文志表示,育种联合攻关就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为依托,通过全省一盘棋,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基础研究的大整合,资源材料的大联合,育种技术的大集成,产业链条的大贯通,来培育新型的育种创新体系,来加快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今年我省的种业攻关行动还聚焦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谷子、高粱六个农作物品种,生猪、肉牛、肉羊三个畜禽品种,目标就是要培育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解决育种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然后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种子企业,实现从种质资源大省向特色种业强省的转变。
制种——
带动更多企业参与
在种业发达国家,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联合创新紧密结合,这种企业化主导的商业育种体系日渐成熟。
我国的种业企业一直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赵文志表示,在我省的市场主体倍增行动中,把种子企业作为一个重要方向,在项目、资金、人才引进和联合合作上,都给企业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比如今年的玉米制种回归项目,就是专门把种子企业的基地由外省回归到本省,通过这些政策举措,推动种子企业尽快成长。
我省的玉米制种条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山西沟壑纵横、南北横跨六个维度,自然隔离条件非常好。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决定了玉米制种发展有先决条件。我省曾经是全国第二大玉米制种基地,这几年正通过种业振兴、种业企业的扶优扶强和基地提升,来吸引种子企业回到山西这块沃土上。
赵文志表示,针对制种基地扶优行动,我省还有种业基地的提升行动,那就是把制种基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对制种基地、种子企业在我省建制种基地有政策和资金扶持。比如说玉米烘干、脱粒是一个短板。所以,这几年,就鼓励企业在我省建烘干设施。制种基地回归后,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多收益,因为玉米制种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希望通过玉米制种基地的回归,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建设,打造一批现代种业基地,以“五大行动”助推山西种业高质量发展。(王秀娟)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