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城素有“三山环抱,三川萦绕”,亦或“三山抱石州,清水绕城流”之美誉。这是一块山环水绕、人杰地灵之风水宝地。所谓“三山”者,龙山、凤山、虎山三座黄土山环抱也;自古以来,源于人类原始信仰和动物崇拜,也是人们崇龙、仰凤、役虎观念变化之产物。所谓“三川”者,北川、东川、南川三条天然河流萦绕也。

离石凤山,又名“三阳云凤山”。据《永宁州志》记载:“三阳者,取日光自卯至酉咸照之义;凤者,取山色与形有丹凤朝阳之义;云者,取离石闲云常依此山之义”。“三阳云凤山”由此而来。



天贞观,又名凤山道院,坐落在离石区滨河北路东川河畔凤山山腰,环抱于苍松翠柏之中,殿宇巍峨,楼阁高耸,石阶通天,草木葴蕤,以“名山仙境”著称。2006年5月25日,天贞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是集参禅悟道、休闲娱乐、登高观景、强身健体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盛夏时节,故地重游,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时光荏苒,我虽年轻不再,但深情依然。登山驻足,抚今追昔。俯瞰山下,街衢高楼,车水马龙,山城美景,触目感怀,正可谓“万家楼阁成画图,一味清凉见性情”。

天贞观,悠久厚重的历史,别具特色的建筑,美丽诱人的传说,参禅悟道的幽静,登高赏景的美感,强身健体的修炼,一直以来是我心之所往之地,也是离石市民亲赖和津津乐道之所。

离石凤山有上风山、下凤山之说。据史书记载,南山顶为上凤山,西山麓为下凤山。上凤山为离石最早最大的香火旺盛的道教圣地,人称天贞观,又名凤山道院。

据史载,天贞观创建于宋代,,元代遭兵火焚毁。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持续六年,重现雄姿,香火不断,兴盛一时,现存为明清风格。后经历代拨款重修扩建,才有了如今道院之规模,彰显了厚重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往。

天贞观坐北面南,依山而建,形成上下两院。红墙灰瓦,飞檐斗角。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布局疏朗,神界宽阔。上院自西向东现存三清殿、真人殿、读书楼、上院门、膳房;下院自西向东现存观音殿、陈抟殿,玉皇楼、雷公殿、三官楼,观外台阶两侧现存古建筑有关帝庙、土地庙、五道庙等。观内还有碑3通、石碣19方、经幢1尊。



陈抟殿,又称白云洞,是观内主建之一。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现存29通(块)历代碑、碣、墓志、经幢以及白云洞。殿内西墙壁上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彩绘壁画《修建武当山宫感应之图》30余平方米,描绘了武当山总体建筑分布图及神灵显灵图。


三清殿,悬山顶砖木结构,布瓦,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是观内主建之一。内塑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及金鹿仙童、金雀仙女等塑像9尊。元始天尊(中)为“三清”首席,居天界最高的玉清仙境,“元始”指宇宙起源的本源,生于宇宙形成前,天地初开时,以秘道传授诸仙开悟度人。灵宝天尊(左)为第二大神,象征混沌初判阴阳分明的第二大世纪,居天界上清仙境。道德天尊(右)为太上老君,也即广为人知的“老子”,为道门祖师爷,居天界太清仙境。


真人殿,即“孙真人殿”,前檐布瓦,面阔小三间,窑洞式建筑。初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内祀明代仙道孙云际先生。孙真人,名浩远,精通天文地理,从业儒学,幼年在玄都万寿宫出家,17岁入观拜陈希夷老祖门下苦行修道。相传孙真人符药济人,得五雷天心正法。曾多次主持了天贞观扩建工程,修建殿堂,亲谋亲修,添设香火,侍奉万灵。数百年来,在道徒和民众中有崇高威望,在平素祭祀祈禳者亦日盛不衰。



玉皇楼,即“黄箓宝坛玉皇楼”,又名“凌虚楼”。位于下院,为观内主建之一。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琉璃剪边,共二层,上为玉皇楼,塑玉帝像。下为灵官殿。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神明之一,地位居三清尊神之下。玉皇大帝是中国最大的神袛,为众神之王,居住于天上宫阙里,办公于金碧辉煌的灵霄宝殿。



漫步道院,既可聆听陈抟老祖天贞观修炼、孙真人“遇仙”、孙真人“蒸孩”等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又可以俯视离石山城美景,西北可远眺吕梁新城美景,南可俯视吕梁市区全景。逡巡于天贞观道院,既能尽情欣赏古建,参禅悟道,又能赏景品读,陶冶心境,仿佛顿生一种悟感:松径隐玄机,修条善道;凤山谈哲理,做个真人。

在此,我以俯视的眼光,目睹日日沉湎其中的那些房屋、街市,胸怀骤然间宽阔亮堂起来;我以清净之心品读古老的天贞观道院,我心中悠然涌出诗意:

你带着厚重,从时光中走来,荣辱兴衰,化作岁月的对白。站立成风景,在香火缭绕中膜拜,巍峨殿宇,可是你永恒的天籁?踏着尘埃,寻着你的美好,晨钟暮鼓,风调雨顺,响亮的依然是你醉人的姿态!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370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