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团,也被称为碗脱或碗秃。碗脱之名的来源是因为它用小碗蒸,熟后晾凉,可从碗中脱下。柳林、离石方言中“团”“脱”“秃”,音节相似,故有多名。很多人喜欢碗团这个名字,用圆圆的碗蒸出圆圆的碗团,象征团团圆圆! 

相传,碗团是石勒发明的。西晋末年,永兴元年(304年)匈奴左部帅刘渊起兵反晋,建北汉政权,置都于离石。刘渊从离石左国城派大将石勒发兵攻晋,营地扎在柳林三郎堡。由于当时战乱频繁,自然灾害严重,军粮供应成了大问题。军士就把荞麦磨碎后熬成粥喝。一次几个军士外出,误了饭时。回来后,荞面粥已结块,士兵就把碗内的荞面扒下来抓食。有人提议切块吃,他们就把荞面团切成条,随便撒了一些盐,吃完把剩下的一块切条,泼了些枣醋、蒜泥、姜末、葱花,给石勒端去。石勒吃后,大加赞赏,让厨房如法制作,让军士饱尝,吃后精神大振。当地百姓闻讯后,去军营观看,军士就让百姓尝新。百姓尝后,甚感新奇,就模仿着去做,从此在民间得以流传。 

可见,碗团是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特产,现今在吕梁13个县市区范围为群众所喜爱,陕北一带称碗团为碗坨。碗团刚开始在锅内熬煮,碗内盛放,晾凉即食,后来发展到以小碗盛面糊,上笼蒸熟晾凉而食,外国传教士来吕梁后把西方使用刀叉扎的习惯带到吕梁一带,碗团吃的工具也由原来的筷子夹变为锯条状刀具切割而食。 

碗团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可凉拌、可冷拼、可热炒、可即食,不长肉,减肥降脂降三高,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吕梁人招待亲友的必备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