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抽查事项 检查依据 检查内容 检查方式 适用对象 备注
1 对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单位的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第十八条国家按照分类监督管理的原则对特种设备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生产活动:

(一)有与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与生产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工作场所;

(三)有健全的质量保证、安全管理和岗位责任等制度。
第十九条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保证特种设备生产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不得生产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和能效指标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第二十条锅炉、气瓶、氧舱、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设计文件,应当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特种设备产品、部件或者试制的特种设备新产品、新部件以及特种设备采用的新材料,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需要通过型式试验进行安全性验证的,应当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进行型式试验。

第二十一条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随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并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设置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
第五十条从事本法规定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以及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提供检测服务的特种设备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

(一)有与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人员;

(二)有与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

(三)有健全的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单位是否按照法律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现场检查、查阅相关证件及资料 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单位  
    第五十一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经考核,取得检验、检测人员资格,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中执业;变更执业机构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五十二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应当依法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诚信的检验、检测服务。

第五十三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并对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负责。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在检验、检测中发现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并立即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

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但应当防止重复抽查。监督抽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五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对检验、检测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不得从事有关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特种设备。

第五十六条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利用检验工作故意刁难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有权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特种设备生产活动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制造的特种设备,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已经实施安装、改造、修理的,责令恢复原状或者责令限期由取得许可的单位重新安装、改造、修理。

第七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未经鉴定,擅自用于制造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制造的特种设备,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进行型式试验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出厂时,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随附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九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对机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机构资质和有关人员的资格:

(一)未经核准或者超出核准范围、使用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检验、检测的;

(二)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检测的;

(三)出具虚假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或者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严重失实的;

(四)发现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未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并立即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的;

(五)泄露检验、检测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的;

(六)从事有关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七)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特种设备的;

(八)利用检验工作故意刁难相关单位的。

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人员同时在两个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中执业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资格。
       
2 对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的监督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第五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全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统一管理、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资质认定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  国家认监委组织对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对省级资质认定部门的资质认定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省级资质认定部门自行或者组织地(市)、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所辖区域内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定期向国家认监委报送年度资质认定工作情况、监督检查结果、统计数据等相关信息。地(市)、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所辖区域内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并将查处结果上报省级资质认定部门。涉及国家认监委或者其他省级资质认定部门的,由其省级资质认定部门负责上报或者通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第三十七条地方质检两局依法按照各自职责,对所辖区域内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列入目录内的产品未经认证,但尚未出厂、销售的,地方质检两局应当告诫其产品生产企业及时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
第四十六条从事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的人员出具虚假或者不实结论,编造虚假或者不实文件、记录的,予以撤销执业资格;自撤销之日起
5年内,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认证人员注册机构不再受理其注册申请。
 
1、对认证机构的现场评审进行监督,看评审人员是否一致、评审时间是否一致。2、认证机构是否实施了跟踪检查。3、认证书的覆盖范围和地址是否超出获证组织营业执照的范围;获得认证证书的组织应当在认证范围内和有效期内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不得转让、涂改、超范围使用证书 现场检查、查阅相关证件及资料 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  
3 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第四条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全国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监督和贯彻实施计量法律、法规的职责是:
  
()贯彻执行国家计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制定和协调计量事业的发展规划,建立计量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组织量值传递;
  ()对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实施监督;
  ()进行计量认证,组织仲裁检定,调解计量纠纷;
  ()监督检查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按照本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计量管理人员,负责执行计量监督、管理任务;计量监督员负责在规定的区域、场所巡回检查,并可根据不同情况在规定的权限内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现场处理,执行行政处罚。
  计量监督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任命并颁发监督员证件。
强检计量器具是否登记造册并备案; 现场检查、查阅相关证件及资料 计量器具使用单位  
    第三十一条 根据本细则第三十条规定被授权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被授权单位执行检定、测试任务的人员,必须经授权单位考核合格;
  (二)被授权单位的相应计量标准,必须接受计量基准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检定;
  (三)被授权单位承担授权的检定、测试工作,须接受授权单位的监督;
  (四)被授权单位成为计量纠纷中当事人一方时,在双方协商不能自行解决的情况下,由县级以上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和仲裁检定。
       
4 对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十五条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对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保证产品计量性能合格,并对合格产品出具产品合格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对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
 对企业、事业单位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质量,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有权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抽检和监督试验。凡无产品合格印、证,或者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准出厂。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当地销售的计量器具实施监督检查。凡没有产品合格印、证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的计量器具不得销售。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监督和贯彻实施计量法律、法规的职责是:
  
()贯彻执行国家计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制定和协调计量事业的发展规划,建立计量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组织量值传递;
  ()对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实施监督;
  ()进行计量认证,组织仲裁检定,调解计量纠纷;
(
)监督检查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按照本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计量器具是否检定合格且检定证书连续有效; 现场检查、查阅相关证件及资料 计量器具使用单位  
5 对零售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 《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 零售商品经销者不得拒绝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销售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 对零售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 现场检查、查阅相关证件及资料 零售商品商店  
6 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全国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生产、销售的定量包装商品进行计量监督检查。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计量监督检查时,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及水份变化等因素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产生的影响。
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 现场检查、查阅相关证件及资料 定量包装商品企业  
7 对集贸市场的计量监督检查 <<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全国集市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集市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集市主办者应当做到:
    (一) 积极宣传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集市计量管理及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 在与经营者签订的入场经营协议中,明确有关计量活动的权利义务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 根据集市经营情况配备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负责集市内的计量管理工作,集市的计量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计量业务知识的培训。
    (四)对集市使用的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并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做好强制检定工作。
    (五) 国家明令淘汰的计量器具禁止使用;国家限制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当遵守有关规定;未申请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者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对集贸市场的计量监督检查 现场检查、查阅相关证件及资料 集贸市场  
     (六) 集市应当设置符合要求的公平秤,并负责保管、维护和监督检查,定期送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公平秤是指对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因商品量称量结果发生的纠纷具有裁决作用的衡器。
    (七) 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集市定量包装商品、零售商品等商品量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
    (八) 集市主办者可以统一配置经强制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提供给经营者使用; 也可以要求经营者配备和使用符合国家规定,与其经营项目相适应的计量器具,并督促检查。
 
       
8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规定》
第三条 获证企业应当按照本规定接受监督管理。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对获证企业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七条 对获证企业的日常管理包括:对《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年度自查报告》的审查(以下简称年度审查)、建档管理、信息报送等方式。
第十七条  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的方式包括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按照以下内容对获证企业进行巡查:

  (一)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标志;(二)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工艺是否已经发生变化,是否按照法定要求办理重新审查手续;(三)原辅材料进货验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原辅材料的采购进货、入库验收、保管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四)产品出厂检验的实施情况,重点检查出厂检验记录和报告;(五)企业产品包装是否符合标识标注规定,存在误导、欺骗消费者的情况;(六)获证企业执行产业政策情况。
1、获证企业是否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标志;2、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工艺是否发生变化;3、原辅材料进货验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4、产品出厂检验的实施情况;5、产品包装是否符合标识标注规定 现场检查、查阅相关证件及资料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