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将抓实就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落实就业政策、抓实重点人群就业、夯实公共服务等举措,进一步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持续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在各类招聘会现场、经办窗口设立政策服务区、政策咨询服务点,为求职者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和政策服务。同时,组织零工市场、就业服务队等工作人员深入全市村(安置点)开展集中走访入户活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拓宽劳动力输出渠道。
扎实有序推进补贴发放。全面摸底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稳岗补助发放情况,建立工作台账,简化补贴发放流程。针对长期在外务工、领取补助不便的脱贫劳动力,在本人承诺的基础上,组织驻村帮扶干部、乡村干部、网格员全流程提供代办服务。
精准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就业培训不精准问题,开展培训人员、培训后未就业人员大起底和就业培训需求大排查活动。围绕十大平台、“985”重点产业链、专业镇培育及数字经济等领域和服务业复苏发展需求,对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易地搬迁群众针对性开展吕梁山护工、缝纫工、电工等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设置。对光伏公益岗位设置情况进行全面起底排查,完善细化光伏公益岗位管理办法,剔除一人多岗,杜绝虚设岗位、目录繁多、变相发钱、人岗不适、一人多岗问题。截至目前,全市核定光伏固定岗位9大类,涉及98个乡镇、1419个村、66个移民安置区,固定岗位设置28481人(其中脱贫户、监测户18479人);临时岗位用工44374人(其中贫户、监测户21677人)。
加大公共就业帮扶服务力度。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活动、民营企业月等招聘活动,同步提供政策宣传解读、岗位归集发布、人岗精准对接、职业指导和权益保护等多样化就业服务。全力推进“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并依托零工市场、就业工作服务站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大型安置区开展专项帮扶,累计提供岗位10288个。
我市将强化政策扶持、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生活保障联动,支持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