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运城市新绛县万安镇万安村村民卫有安开着三轮车,来村中的水塘接水,他边接好水管边告诉记者:“这里的水可以给果树打药,也能浇园种花,对老百姓来说很实惠,村里人基本都来这里打过水。”
卫有安接的水是万安村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的中水。近年来,万安村建起了污水处理站,每日可处理约470吨污水,这些经过处理的中水汇入了村中水塘,昔日的臭水坑实现了华丽变身。现在,村民生活污水进入处理站,经过厌氧反应池、微生态滤床净化后,变身一股清流,为改造后的水塘提供源源不断的达标水,成为农业用水和景观用水的重要来源。
不仅在万安村,自2023年起,随着我省“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新绛县已在万安、上院、泉掌等5个村新建污水集中处理站,解决了13个村污水直排问题,受益村民3.5万余人,全部采用“高效厌氧+微生态滤床”工艺,污水日处理量合计为2120立方米,出水水质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3项指标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处理后的中水因地制宜用于绿化灌溉、农业生产,实现了水资源再利用。
“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工程于2023年6月启动,通过3年时间实施285个工程,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切实筑牢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屏障。今年是“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竣工达效之年,也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截至目前,285个工程全部开工,已完工230个,完工率80.7%。
近年来,我省锚定建设美丽山西、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目标,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水、气、土环境污染防治和绿色低碳发展,全省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各项数据持续刷新纪录。
数据显示,今年前半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00,优良天数比例为73.4%,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6%。全省PM2.5、PM10、SO2和NO2平均浓度分别为32μg/m3、67μg/m3、10μg/m3和25μg/m3,CO和O3百分位数浓度分别为1.2mg/m3和166μg/m3。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15.1%,优良天数比例增加7.8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增加0.6个百分点;6项污染物均下降,PM2.5下降22.0%,SO2下降16.7%,PM10下降16.2%,NO2下降13.8%,O3下降10.3%,CO下降7.7%。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优良水体比例96.8%,同比提升8.5个百分点。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94.8%,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黄河干流国考断面保持在Ⅱ类水质;汾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90.5%,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汾河入黄口庙前村断面保持在优良水质。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如今,三晋大地的美丽山川间,绿水青山的生动画面正一幕幕变为实景,头顶的蓝天、身边的碧水、脚下的青山,共同构成了最扎实的生态产品,诉说着这片古老土地绿色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程国媛)
晋公网安备 14110202000110号